【导语】5月19日,小鹏汽车前自动驾驶高管刘毅林与现任高管袁婷婷就激光雷达技术展开不同观点讨论。刘毅林指出激光雷达价格高、远距分辨率下降及寿命相对较短等劣势,同时强调其主动发光、测距准确及市场接受度高的优势。而袁婷婷则反驳称,激光雷达远距离测量能力受限,且易受天气影响,认为其信息密度低且易干扰,不适合作为自动驾驶的核心传感器。
驾趣智库5月19日消息,近日有关激光雷达的讨论又增多了起来,前小鹏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刘毅林指出了激光雷达的三个劣势。
老款小鹏X9使用的激光雷达
1. 价格,比别的传感器贵;
2. 远距分辨率,距离远了点变稀疏;
3. 寿命,比其他传感器更娇贵一些;
同时他还指出了激光雷达的三个优势:
1. 主动发光,应对全黑场景不需要光照;
2. 测距准确,TOF测距比其他都准确;
3. 用户心智,就像老编辑说的,装上!!翻倍卖就好了。
无独有偶,日前,小鹏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袁婷婷发声Diss了激光雷达,她表示激光雷达看得远是个伪命题,在远距离测量时,回波信号强度和点云密度都大幅降低。
“业界主流激光雷达的处理帧率,不及我们(小鹏)摄像头帧率的一半,低频的帧率会让远距离且高速移动物体的识别误差进一步加剧。”
此外她还称(chēng),激(jī)光(guāng)雷(léi)达(dá)其(qí)实(shí)对(duì)于(yú)天气状况非常敏感,穿透雨雾主要依靠的是毫米波雷达。
最后她总结道:“激光雷达是一个信息密度低,且容易受干扰的传感器,并不适合作为强大大脑的眼睛。”
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