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蔚来与江淮的合资公司注销引发关注,有传言称蔚来订单减少、面临困境。然而,这其实是蔚来与江淮正常调整合作关系的举措,标志着蔚来摆脱代工模式,开启新篇章。回顾两者合作历程,从最初的代工双赢到如今的各自发展,背后有着深刻的市场逻辑和财务考量。此次“分手”或将为蔚来带来新的拐点,让我们共同期待蔚来未来的表现。

蔚来江淮合资公司注销 这就是你的盈利计划吗斌哥

昨天有小伙伴艾特脖子哥,问我的 et5t 卖多少钱,高价收。我一整个懵逼,这是发生甚么事了?

然后小伙伴给我转发了“蔚来跟江淮合资公司注销”的新闻,说是江淮都不给蔚来代工了,那肯定是蔚来订单没了,要凉了。。。

哎,你看,又急。虽然这次合资公司注销了,但这跟蔚来暴不暴雷没关系啊,就是一个正常的调整好吧。

要我说,这反而是蔚来的下一个拐点。

我可不是乱吹啊,咱先来看一眼蔚来和江淮的“分手协议”,一是注销之前的合资公司“江来”,二是把剩下的工厂卖给蔚来。

蔚来这边的说法是“正常调整”,不会对蔚来产生不利影响。后续还跟江淮汽车将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换电、零部件等领域深化合作。就比如江淮也有兼容蔚来换电的车型,然后乐道还有一些零部件靠江淮供应啥的。

一句话概括就是,蔚来摆脱了代工,江淮又卖厂子获得现金,“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这时候可能有小伙伴问了,不儿,就这么突然的吗?其实脖子哥倒觉得分得晚了。。。

早在 2023 年,蔚来就取得了独立的造车资质,跟江淮之间的整车制造合作转入新阶段。江淮也把工厂挂牌,明码标价陆续卖给了蔚来。(大概值 3 年的代工费)

蔚来早在“分手”之前就有自己的工厂啦,不然你以为脖子哥的 et5t 后面为啥没有江淮标。

所以说,这场分手是有迹可循的~只有平时不关注蔚来,发生 big news 的时候才来调侃我们蔚来车主的人,反应才会这么巨大。

不过说到底,大伙还记得当初蔚来为什么找江淮代工吗?

就蔚来成立那时,为了防止重复建设,新能源造车资质不仅要发改委和工信部双重审批,口径更是严格,比如要么你本来就有燃油车生产资质,而且年产能要达到 10 万辆等等条(tiáo)件(jiàn),而(ér)且(qiě)对(duì)车(chē)企(qǐ)的(de)设(shè)计(jì)研(yán)发(fā)、生(shēng)产(chǎn)一(yī)致(zhì)性(xìng)、安(ān)全保(bǎo)障(zhàng)和(hé)售(shòu)后(hòu)服(fú)务(wu)都(dōu)有(yǒu)要(yào)求(qiú)。(主要(yào)还(hái)是(shì)前(qián)些(xiē)年(nián)骗(piàn)补(bǔ)的(de)太(tài)多(duō)了(le),不(bù)得(de)不(bù)防(fáng)啊(a))

就(jiù)拿(ná)奇(qí)瑞(ruì)新能源新增的造车资质来说吧,它是 2016 年 11 月获得发改委资质, 到 2018 年 8 月才通过工信部审核。。。

这个审批严格的原因咱们理解,十几亿的建厂费也还好,但这初创公司赶着造车回笼资金呢,从零开始筹备然后等这个审批下来和自建厂房肯定来不及。

另外一方面,彼时新能源补贴退坡,计划 2017-2018 年补助标准在 2016 年基础上下(xià)降(jiàng) 20%。而当时江淮表面上看还盈利,但就拿 2016 年上半年来说,5.77亿元的净利润,政府补贴了 17 亿,这不就是亏损了吗。。。

巨大的业绩压力,让江淮继续新的业务增长点。

再加上神秘大手的牵桥搭线(其实就是后来给蔚来救急融资的合肥市政府),双方一拍即合,在 2016 年签署了合作协议,从此江淮开始给蔚来代工。

2017 年下半年,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投产,18 年 6 月 ES8 开始交付。

这次合作啊就是非常经典的双赢。

江淮的代工帮助蔚来快速实现量产交付,让蔚来规避了自建工厂的高额投入,不仅能够更快交付汽车,还让更多资源可以放在换电站建设。

现有的 3300 多座换电站,简单算成每个站的成本在 500 万元左右,这几年来也有 160 多亿元的支出了。(还只算了第一年的维护费)

而江淮不仅是恰到了米,还倒逼自己的制造体系革新,接入高端供应链以满足蔚来的要求。

比如宁德时代,江淮原来都不舍得用啊,给蔚来代工以后也给自己的车用上了。(斌哥经典永流传)

那既然是双赢,为啥两家现在要分手了呢?

说白了,就是蔚来跟江淮都意识到,这次分手也是一个双赢。

从蔚来的角度来讲,原来选代工是为了轻装上阵,但是现在蔚来将三千多座换电站,固定资产投资也挺大的。而造车一直寄人篱下也不是办法,那不如就完成造车闭环得了。

再就是代工费的问题,江淮要求每台有不少于 5% 毛利的代工分成和固定费用。从 2018 - 2022 年,蔚来一共花了 30.38 亿元的代工费,造了 31.5 万台车,粗糙地计算一下(xià),平(píng)均(jūn)每台代工费 9000 多元。

而要降低成本,还得亲自造车。李斌在 23 年就表示“如果蔚来的汽车完全由自己制造,制造成本会下降 10%。”

以蔚来现在的财务状况,这波产能自主化绝对是个好事啊。

再加上现在的换电生态越来越庞大,蔚来换电业务应该也能挣不少。

有趣的是,另一边的江淮是觉得,给蔚来代工不(bù)赚(zhuàn)钱(qián)。。。

虽然蔚来这个代工费嘛,是比自家商务车一台几百的利润多,品牌也比自家的新能源有名,但从 16 年到去年,江淮的财报整体还是亏损的状态。。。

光靠代工解决亏损肯定是不行了,思来想去,还是搞自主品牌赚钱啊。

而尊界 S800 单车利润可能在 12.4 万元左右,结合目前已有七千台的大定,不说让江淮绝对盈利吧,至少也可以收窄约 10 亿元的亏损吧。

所以不是嫡系的蔚来,注定和江淮分道扬镳。

希望这次的分手,能成为蔚来新的开始,让千亿亏损收缩一下。要是上班路上没了 Nomi 陪伴,脖子哥肯定会寂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