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魏牌,一个从新豪华品牌迅速崛起,又历经转型阵痛的高端智电品牌,其发展历程堪称汽车行业的一个传奇。从VV系列的辉煌,到新能源浪潮中的沉寂,再到如今凭借蓝山、新摩卡等车型重新冲高,魏牌的故事充满了波折与坚韧。在昨日的特别活动日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坦诚分享了魏牌的转型之路,并宣布了下一代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的宏伟规划。魏牌不计成本地扩张直营店、坚守Hi4混动技术路线、聚焦高价值产品线,每一个决定都与主流路径背道而驰,却彰显了其拥抱时代前沿、着眼长期主义的决心。本文将深入剖析魏牌的破局之道,探讨其如何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稳扎稳打,行稳致远。
从新豪华品牌开始一炮而红,到陷入沉寂,然后转型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再重新冲高,魏牌在高端智电赛道上的破局突围,的确是汽车行业中一个十分有趣的案例。
8 年前,长城成立魏牌,初期凭借 VV 系列的高配置与性价比,魏牌迅速打开市场,9 个月的时间销量破 10 万,两年超过20万。不过此后的几年,魏牌在新能源浪潮中战略有些摇摆,导致品牌一度陷入低谷。
但长城迅速调整了魏牌战略,陆续推出了蓝山、新摩卡等产品,销量也开始回升。继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增长后,今年前四个月,魏牌同比增长28.94%,成为长城汽车旗下增幅最大的子品牌。
在昨天的魏牌特别活动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很坦(tǎn)诚(chéng)地(de)表(biǎo)示(shì),在(zài)新(xīn)能(néng)源(yuán)、智(zhì)能(néng)化(huà)的(de)转(zhuǎn)型(xíng)之(zhī)中(zhōng),魏(wèi)牌(pái)曾(céng)经(jīng)有(yǒu)点(diǎn)跟(gēn)不(bù)上(shàng)节(jié)奏(zòu),走(zǒu)得不稳。但长城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放弃魏牌,而是希望做出一些改变,重获用户信任。
在听取很多用户意见和建议后,魏牌在渠道、产品、技术研发方面都做了重大焕新举措,一方面快速建立直营体系,同时,推出下一代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包括魏牌在内的长城多款旗舰车型将基于此平台打造。

实际上在上海车展上,魏牌就喊出了「为用户改变」的口号,这也成为长城价值观的底线。
门店直营是直面用户的第一步
此次的魏牌特别活动日在魏牌上海用户交付中心举办,从中也能看出魏牌把直营体系的建设放在了非常关键的位置。
魏牌CEO冯复之表示,建直营零售中心、用户交付中心,是真正和用户建立联系、面对用户的第一步。这背后真正的核心,是长城数字化触点架构,该架构之下,品牌拥有统一的服务流程、统一的价格体系、统一的品牌(pái)形(xíng)象(xiàng),更(gèng)有(yǒu)助(zhù)于(yú)赢(yíng)得(de)用(yòng)户(hù)信(xìn)任(rèn)。
这(zhè)不(bù)仅(jǐn)意(yì)味(wèi)着(zhe)魏(wèi)牌(pái)销(xiāo)售(shòu)直(zhí)营(yíng),同(tóng)时(shí)在(zài)与(yǔ)用(yòng)户(hù)接(jiē)触(chù)的(de)每(měi)⼀(⼀)个(gè)触(chù)点(diǎn)上,做好数字化的⼯作,从⽽更快地完成产品、组织、乃⾄于整体的升级迭代。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直营门店并不是新鲜事,特斯拉、理想等品牌都有自己的直营渠道,冯复之就曾在理想负责渠道业务。当然,直营模式的优劣也非常明确,其价格透明统一,与用户沟通更快捷,效率也更高,但同时作为一项重资产,车企需要付出非常高的运营成本。这也是令很多车企望而却步的原因。

前(qián)几(jǐ)年,长城已经在尝试开设直营店,并将多个新能源品牌集合在同一家店里的方式,包括魏牌和坦克都曾经在一家店中销售。
魏建军曾表示,长城汽车的产品力不差,但是营销方式和(hé)渠(qú)道(dào)都(dōu)存(cún)在(zài)不(bù)足。针对渠道,他认为当前汽车经销商普遍面临关店、转型的巨大压力,而长城经销商又主要聚集在低线城市和高线城市的非核心区域,缺乏经营 30 万元以上高端车型的信心,直营将解决长城与高端用户断联的问题。这也是魏牌建立直营渠道的重要原因。
“魏牌不怕投入,我们要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全面TO C。”冯复之说道。
目前魏牌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430家,覆盖的城市超过了110个。今年会拓展到600家,覆盖全国200个以上的城市。
但冯复之也提到,直营并不是为了和经销商竞争,而是借助数字化手段触达原本传统网络无法覆盖的新用户群体,实现增量拓展。
冯(féng)复(fù)之(zhī)举(jǔ)了(le)个(gè)例子,有用户在完成线上下订后,仅用 9 小时就完成了从车辆下线到交付提车的全过程。这就是直营体系下对整车制造、仓储、物流、交付等系统的完全打通,是数字体系化能力协同的结果。

为贴近用户需求,魏牌通过新媒体平台建立数字化触点收集反馈,并针对用户西部自驾游需求,打造西部服务保障线,在青藏线、川藏线、青甘环线上,建立了30个护航驿站,每200公里一个救援点,最远的网点不超过350公里。
“城区主干道我们承诺 2 小时内抵达,偏远地区不超过 6 小时,轮胎更换 40 分钟以内,换蓄电池不超过 2 小时。”冯复之强调说,“用户是魏牌存在的理由,我们所有的改变,都要围绕用户需求而进行。我们相信,不是我们在创造产品,而是用户在定义魏牌的模样。”

魏牌正在迅速补齐短板
从新摩卡Hi4开始,过去一年魏牌所有发布的产品来看,魏牌正在迅速补齐此前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层面的短板。
在新能源方面,依托长城Hi4技术体系,魏牌已经全面新能源化,且是全系配Hi4智能电混四驱,作为高端豪华市场的先行者,这也会成为魏牌的一大卖点。
此次魏牌全新蓝山焕新款同样全系标配 Hi4 四驱电混系统。通过硬件到软件的技术突破,真正实现“四驱的体验、两驱的价格,四驱的性能、 两驱的能耗”,做到全工况效率最优,全场景驾驶无忧。
在城市拥堵路段,时速 60 公里以下,Hi4 依靠纯电驾驶;在城市环路及高架桥路段,时速超过 60 公里,发动机提前介入直驱,相比增程模式,效率提高 5.85%,油耗降低 18%;在高速路段,超过 88 公里时速时,发动机与电机共同发力,80 到 120 公里的后段加速时间 3.6 秒。从中能看出不同场景下 Hi4的动态响应优势。

其次是智能化水平已经来到“第一梯队”,并且智能化正在成为魏牌销量转化的催化剂。
以长城智能化战略落地的首款车型全新蓝山为例,凭借Coffee Pilot Ultra全场景NOA与Coffee OS 3智慧座舱技术,全新蓝山上市首月销量即突破了8000辆,此后数月保持着月均六千多辆的销量水平。根据官方数据,60%以上的客户因长城的智能系统而选择了全新蓝山。
此次魏牌全新蓝山焕新款全系同样标配激光雷达、Orin-X 芯片,搭载最新一代 Coffee Pilot Ultra 辅助驾驶系统。其家到家智能出行解决方案支持用户在家中通过语音助手"小魏同学"远程控车、规划路线,车内可实现自然语音交互及多屏协同办公。
全场景NOA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处理环岛通行、停车场闸机识别等复杂场景,配合全融合泊车系统提升泊车便利性。

在这场发布会的最后,魏建军重点向全球用户发布下一代全动力超级智能平台。该平台是专门为中大型以上的豪华车设计的,具备高度兼容性,可以适配轿车、SUV、MPV 等多种车型。
根据官方的信息,该超级平台有 7 大核心技术:兼容 5 大动力形式的超级平台;双 4s 级 2.0 T 超级混动系统;800 V 混动架构;大容量电池组(电混) 纯电续航 400+ km;混动充电 6C 充电倍率,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km;整车智能体;VLA 智驾大模型;支持五种动力形式,包括插电混动、纯电、氢燃料、燃油、混动,五种动力全兼容。
“当行业还在争论哪种动力才是未来的时候,长城汽车没有做选择,全都要。”魏建军充满信心地说道,“用户对于动力的形势需求是各式各样的。我们的全新平台,不能只支持单一的动力形式,而应该尽可能满足全球用户的各种需求。”
全新的超级平台,采用了更开放的 SOA 化架构,能够实现智慧行驶、智慧空间、智慧生态的全面融合。魏建军表示,它能把汽车从移动工具变成了整车智能体,这也是行业首发的 ASL 整车智能体。
智能辅助驾驶方面,新平台将全面应用 VLA 大模型。在该平台架构下,魏牌将陆续推出更多旗舰车型。

车云小结
这场显得简短且聚焦的特别活动日,并不像以往长城新车发布会的那般大张旗鼓且话题性十足,但还是能看出魏建军对魏牌甚至对长城汽车的战略判断。
比如行业中更多车企因成本问题选择关闭直营店时,魏牌却在不计成本地扩张直营店;当整个行业都转型增程的时候,长城押注Hi4混动技术,并表示“打死不做增程”,因为这一技术路线效率低下且缺乏长期价值;当行业不断降价换市场生存空间时,长城砍掉不赚钱的产品线,转而聚焦坦克、魏牌等高价值产品……
似乎长城的每一个决定,都与当下的主流路径背道而驰,包括魏建军亲自下场做营销,“做高质量的网红”,对行业里的很多现象直言不讳,都不断将魏建军和长城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些表象的背后,其实都是魏建军和长城本身用户运营思维的变化,也是新能源时代用户沟通逻辑的深刻变迁。从洞察用户需求到技术硬核突破,无论是魏牌还是长城,都在以传统车企的身份积极拥抱时代前沿。
当然这并不是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当下的环境中,拒绝短期利益的战略定力,并不能被所有人所理解。但用魏建军的话来说,为用户而改变,是用户需求的变化与品牌成长的必然,长城是一家着眼于长期主义的车企,看的是更长远的未来。
“造车这件事,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找到自己的节奏才能行稳致远。”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