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长春举办的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永伟透露,我国L2级辅助驾驶技术新车渗透率已超50%,位居全球第一。同时,泊车辅助等新兴技术在中高端车型中的普及率也突破20%。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领域实现“换道超车”后,智能化终端应用再获领先优势。业内专家指出,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需加速技术普及并攻克安全关,以实现从“中国产品”到“全球信赖品牌”的跨越。
在长春召开的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公布了一项关键数据:当前我国L2级辅助驾驶技术在新车中的渗透率已超过50%,位居全球首位。这意味着,国内每售出两辆新车,至少有一辆配备了该技术。

图片来源:电动汽车百人会
除L2级辅助驾驶外,泊车辅助驾驶等新兴技术在中高端车型中的普及率也突破20%。张永伟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已在电动化领域实现“换道超车”,如今在智能化终端应用上取得领先优势。他强调,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正从传统机械硬件转向智能化与AI底座,跨界融合成为生态重构的核心驱动力。
张永伟提出中国智能汽车发展的两阶段目标:2025-2030年,加速普及辅助驾驶技术,扩大用户基础,培养智能驾驶文化;到2030年及之后两三年,推动L3、L4级自动驾驶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窗口期。他特别警示,企业需把握发展节奏,率先实现L3及以上技术应用的国家和企业将获得决定性优势。
针对技术发展瓶颈,清华大学王建强教授指出,当前主流自动驾驶路线在向L4/L5升级时面临挑战,数据驱动方法存在“黑箱”决策等隐患。他强调“聪明车必须是安全车”,需通过“类脑认知架构”实现安全跃迁。一汽研发总院副院长周时莹则从商业化角度提出,L4以下仍属辅助驾驶,车企需在保障安全与控制成本间找到平衡点。
智能化出海较电动化出海更为复杂,网络安全、数据合规等问题亟待解决。尽管中国技术正通过反向输出影响全球,但当前正处于智能化出海的关键窗口期,妥善应对挑战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随着华为、Momenta等科技企业与整车厂建立深度绑定合作,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多技术变革与多产业融合的关键阶段。唯有攻克技术安全关、把握发展窗口期,方能巩固智能化领先地位,实现从“中国产品”到“全球信赖品牌”的跨越。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