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上周,小米汽车YU7以惊人的销售成绩震撼了中国汽车行业,其火爆程度远超预期,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米粉,还引来了众多传统燃油车车主的关注。与此同时,特斯拉Model Y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产中型纯电SUV的围攻之势愈发凶猛。随着YU7等竞品的强势入场,Model Y的市场地位岌岌可危,其迭代缓慢和不够聚焦的问题逐渐显现。特斯拉能否应对这场围猎,保住其市场份额,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上周,小米用一场暴风骤雨,震撼了整个中国汽车行业。25.35万元起售的YU7,3分钟大定20万辆,1小时大定28.9万辆,18小时锁单24万辆……

夸张,实在是太夸张。

在中国,Model Y的好日子到头了

殊不知,刚刚过去周末,前往了位于上海长宁区荟聚商场的小米门店,前来了解YU7的人流量只能用恐怖形容。就这么说,你见过哪个汽车品牌,有排队叫号等待试驾的场景吗?

而我,也与几位消费者进行了交流,发现他们的身份五花八门,有大家口中所谓的“年轻米粉”,有准备入手一辆纯电SUV被其性价比吸引的潜客,更有看起来至少50多岁从未接触过新能源产品的传统燃油车车主。

总之,YU7肯定是破圈了。

不吹不黑,目前阻止它进一步位于大盘收割的障碍,看似只剩产能受限。打开小米汽车官方APP能够发现,即刻下定终端选择比例最多的“标准版”,交付周期已经达到56-59周,并且还有继续延长的趋势。换言之,需要足足等待一年多。

如此之长的时间,肯定会劝退部分用户。

但无论怎样,随着制造端的不断提速,铁定爆款的YU7都正在以一己之力,改变着中型纯电SUV市场长久以来略显固化的格局。身处其中的所有选手,必然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尤其是今天文章的主角,焕新版Model Y。借用身边某位友人的评价,“在中国,它的好日子到头了。”

至于背后的原因,肯定是多维度的。

01围攻之下,必然失守

实际上,从大约前年开始,被冠以“Model Y杀手”之名的国产中型纯电SUV,便已源源不断的涌向舞台中央。

奈何,它们更多的是小打小闹,鲜有选手能够威胁到Model Y的地位。

在中国,Model Y的好日子到头了

2024年,这位公认的行业标杆,位于中国车市共售出新车超48万辆,甚至成功问鼎单一车型不含任何定语的销量冠军。

一时间,可以说风光无量,令所有人羡慕不已。但危机,也在悄然涌现。

更具体而言,纵使Model Y竞争力与号召力最为强大,但随着围攻者自身的不断精进以及数量呈现爆炸性的增长,终究会被慢慢扯下一块肉来。

加之迈入2025年,Model Y推出焕新版,祭出一波信心满满的“涨价”,给了虎视眈眈的国产SUV们可乘之机,瞬间迎来愈发凶猛的撕咬。

而从前5个月的结果来看,Model Y在华零售销量分别仅为25,694辆、8,006辆、48,189辆、19,984辆、24,770辆,均出现了大幅度的同比下滑。

就拿去年5月为例,要知道零售销量还有39,985辆,今年足足少了超13,000辆。

无论承认与否,狼群战术的确有了渐渐奏效的意味。至于北京时间6月26日入场的YU7,则像是国产纯电SUV真正意义上的“头狼”,带领该群体朝着Model Y发出了最刺骨的嚎叫。

发布会上,当雷军笑里藏刀的“一边致敬、一边对比”,俨然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其掀翻Model Y巨大的野心与决心。

在中国,Model Y的好日子到头了

假设目前,YU7的锁单量超过30万辆,纵使考虑到漫(màn)长(zhǎng)的(de)提(tí)车(chē)周(zhōu)期会造成部分订单流失,可得益于基数实在太过庞大,依旧让它有了叫板特斯拉绝对的底气。

潜台词直指,“我比你更具品牌号召力,我比你综合参数配置更强,我比你更具性价比,我比你背后的创始人光环更强,凭什么卖不过你?”

况且,望向中型纯电轿车市场,SU7对于Model 3的正面斩杀明晃晃的摆在那里。5月,前者零售销量为28,013辆,后者仅为13818辆。

简单计算,拉开了近15,000辆的差距,胜负俨然盖棺定论。

与此同时,YU7之后,本周紧随其后的小鹏G7即将入场。四季度,还有叫嚣着要与Model Y、YU7“三分天下”的理想i6。

不远的8月,蔚来第二品牌乐道即将推出的L90,预计采用BaaS车电分离方案后,也能下探到25万元的价格带附近。

总之,“狼群”的规模,仍在迅速扩充。

绝不是危言耸听,今天文章的主角正面临着自打入华国产化以来,最为恶劣的生存环境。如本段的小标题所言,“围攻之下,必然失守”几乎变为定局。

现在唯一的疑问便是:究竟会下跌多少?

就我个人来说,保守估计单月减少10,000辆-15,000辆。至于今年,累计销(xiāo)量或许连35万辆都很难达到。

02迭代缓慢,自食恶果

“一台Model Y,从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出发,30分钟车程,最终平安来到客户家门口,把自己交付给新车主。全程没有驾驶员、没有远程操控,最高时速达到115公里。特斯拉,永远以颠覆性的创新超越想象。”

在中国,Model Y的好日子到头了

上周,这样一条推送,出现在了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的微博之中。

与之匹配的视频,恰恰是今天文章主角实现自主无人交付的全过程。平心而论,的确很酷,充满着十足的科技感,体现出了特斯拉在智驾维度的深厚储备。

但在下方,也看到了一位网友的转发评论,“所以我拿到手的,是一台已经跑了200公里的二手车?”

瞬间,让我笑出了声。同时,感受到了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吆喝的东西,中国普通消费者并不关心。

继续延展,回望最近一年,特斯拉花费大力气不停在诠释的什么Robotaxi、什么具身机器人、什么超级计算机,碍于种种原因譬如法规落地,都距离我们的生活太过遥远。

反而,在华考验其“硬功夫”的许多维度,迭代的速度都不及预期。

为此,再次搬出今天文章的主角,横向对比卷到窒息的一款款国产中型纯电SUV,恨不得(de)年(nián)度(dù)改(gǎi)款(kuǎn)堪(kān)比(bǐ)换(huàn)代(dài)。今(jīn)年(nián),Model Y焕(huàn)新(xīn)版(bǎn)“挤(jǐ)牙(yá)膏(gāo)”式(shì)的(de)升(shēng)级(jí),显(xiǎn)得(de)则(zé)尤(yóu)为(wèi)诚(chéng)意(yì)不(bù)足(zú)。

在中国,Model Y的好日子到头了

在特斯拉的推新逻辑(ji)里(lǐ),全球(qiú)都(dōu)要(yào)使(shǐ)用(yòng)统(tǒng)一(yī)的(de)节(jié)奏(zòu)迈(mài)步(bù)向(xiàng)前(qián)。

但(dàn)问(wèn)题(tí)恰(qià)恰(qià)在(zài)于(yú),中(zhōng)国(guó)车市的厮杀强度,已经远远高于其它任何一个细分板块。非要强行拉齐进度,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另外,就拿曾经特斯拉一直引以为傲的自建补能体系与全直营销售渠道为例,如今在华同样不再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

无论服务体验,还是流程效率,都有着止步不前的感觉,被诸多自主品牌迎头赶上。

总结下来,“有些脱节”与“不够聚焦”便是原罪。

而今年3月,有消息突然爆出,特斯拉正在研发一款“低价版Model Y”,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旨在通过精简配置来实现成本控制,保留现款的电池、动力和底盘等核心功能。

新车的上市时间尚未确定,发布节奏将取决于焕新版Model Y的销量表现。如果未能达到预期,“低价版Model Y”可能会提前在下半年到来。

在中国,Model Y的好日子到头了

给人的感觉无疑为:“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已经认识到了问题所在。”但仔细思考过后,又觉得这款产品更多是治标不治本。相比之下,为了冲量,还得动一动“焕新版”的售价。

简单直白来讲,抓紧时间官降吧。

但尴尬的点集中在,结合特斯拉一季度财报,至关重要的毛利率跌破了20%大关,降至16%。换言之,办法摆在那(nà)里(lǐ),操作空间却十分有限。

25.35万元起售的YU7,刚好比焕新版Model Y的入门款低1万元。如此精准的打击,无疑给人一种“趁你病,要你命”的感觉。

写到这里,文章临近尾声,最后想说的是:“我们都知道,中国市场对于特斯拉太重要了。可眼下,今天文章主角的好日子却到头了,并且最惨烈的阶段仍未到来,明年、后年才是真正的大逃杀。”

围猎Model Y,一直都会是主旋律。

而就在昨天,特斯拉祭出了下半年的第一波促销政策,整体看下来,没什么特(tè)别(bié)大(dà)的诚意。

甚至Model 3某些车型,还涨价了。难道,这就是传说(shuō)中(zhōng)的(de)“买(mǎi)涨(zhǎng)不(bù)买(mǎi)跌(diē)”?这(zhè)就(jiù)是(shì)传(chuán)说(shuō)中(zhōng)对(duì)于(yú)YU7的(de)反(fǎn)击(jī)?

令(lìng)人(rén),一(yī)头(tóu)雾(wù)水(shu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