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最近,编辑部开车上班的员工频遭车辆剐蹭,更离奇的是其中一起事故中,网约车司机的“车险”竟被曝出是假保险——统筹“车险”。这种在网约车中常见的“车险”实则并非正规保险,赔付能力堪忧。本文将深入探讨统筹“车险”的由来、风险以及如何在购买保险时避坑,提醒广大车主警惕这一隐藏陷阱。

2025年了!竟然还有很多人在买“假车险”

最近编辑部开车上班的这群人,多少是有点“毒”,隔两天就有人车子被碰。

有在公司门口被保时捷加塞蹭了的,有车子在无监控停车场被人撞了,得亏开了哨兵模式才没让人跑掉的。

最搞的是我们一位后期,车停好好的,前面网约车直接来了个倒车,哐当一下就亲上他车前杠了。网约车全责这没得说,然而,邪门的事来了。

交警过来后发现,这车的保险有问题。网约车司机坚称自己买了商业(yè)险,但交警一查并没有。

这里给不开车的差友稍微解释下,车险分两种。一种是交强险,上路就得交,保费便宜,但修车最多赔2000元;还有一种是商业险,不强制,保费贵但保额能到一两百万。

研究半天,最后发现,原来网约车主买的是统筹“车险”,一种在网约车大军里,很常见的假保险。

因为网约车不像私家车,它的保险得买专门的营运险,同样的车型,私家车保费一年大概三五千,可网约车动辄就要一两万。而这个统筹“车险”能比营运险便宜一大截,甚至和私家车保险一个价。

但统筹“车险”本身并不是保险,一出事的时候(hou)很容易出现不赔付或者少赔付的问题。随便去各大社交平台这么一搜,就会发现一堆买了统筹,最后却被坑了的例子。

而且这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2022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就发了统筹的风险提示,再到去年,从央媒到各地媒体、管理机构都有在说。

但就(jiù)是(shì)这个看起来纯骗人的玩意儿,却一直没被弄掉,而且还存在得挺合理。

咋回事儿呢?这就得说说统筹怎么来的。

在90年代,咱们车险制度还不完善的时候,那时候运输行业搞了一个理赔专用资金,大伙儿每人交点钱凑一块,谁出事故了,就从这笔钱里拿一部分去修车。

毕竟拉货的大车,需要整天外头跑,这种把钱放一块的行业互助行为,确实能帮助卡友们承担风险。

因此在2012年,国家发了个文件,白纸黑字写了“鼓励运输企业采用交通安全统筹等形式”。

打这起,统筹名正言顺了,加上大货车保险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统筹在货运行业开始流行。

货运行业本来风险就大,而且大货车一撞都不是小事故,赔偿金额巨大,所以很多保险公司都不愿意碰这块业务。

以国内最大的财险公司人保财险为例,它2020年前在营运货车交强险的赔付率(lǜ)在(zài)75%上(shàng)下(xià),比(bǐ)家(jiā)用(yòng)车(chē)高(gāo)出(chū)10-20%,就(jiù)这(zhè)勉(miǎn)强(qiáng)还(hái)能(néng)做(zuò)到(dào)收(shōu)到(dào)的(de)保(bǎo)费(fèi)比(bǐ)赔(péi)付(fù)费(fèi)用(yòng)多(duō)。

而(ér)在(zài)2021年(nián),车(chē)险(xiǎn)改(gǎi)革(gé)后(hòu),交(jiāo)强(qiáng)险(xiǎn)赔(péi)付(fù)金(jīn)额(é)更(gèng)高(gāo),它(tā)的(de)赔付率直接飙到了99.7%,几乎是全员出险,当年保费收入是74.5亿元,赔付支出却干到了74.3亿元,保险公司压根不赚钱。

之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透露,全国范围内能给商用车承保的保险公司不足6家。

另一边,货车司机买不到保险也头疼。有卡友分享自己买保险的方法是,带齐所有的资料,去保险公司那坐着不走硬耗。买个保险都要求爷爷告奶奶,这谁受得了啊。。。

显然,因为货运行业的特殊性,统筹可以解决一些行业痛点。买的人多了,自然而然,统筹公司也就多了,尤其是在河北、山东这样的运输大省。

看起来统筹的逻辑和保险类似,但它毕竟是个民间行为,因为缺少约束,统筹的赔付能力远不如保险。

要知道,保险公司受到严格监管,注册资金上百亿,要提供专门的保险准备金,还有《保险法》的一堆限制。这都是为了保证大家买的保险,最后能有钱赔付。

而统筹不管这些,人家就是开个公司,注册资金几千万。要是赔付率稍微高点,老板一算账发现钱不够的话,可能直接把公司关门走人。

脖子哥在企查查上随手搜了一下统筹公司,基本都显示有风险,不是经营异常,就是有失信。

也是因为最近几年,新能源车火了,但新能源车的保险还不像油车那么成熟,也出现一些保险难买保险费虚高的问(wèn)题,原来做货运行业统筹的那波人,闻着味儿就过来了。

而统筹这个商用车的行业互助行为,放在乘用车上,压根不得行。

黑猫投诉上,有很多人反馈统筹会以各种理由拖延赔付,什么定损搞不定,什么流程不批,反正就是要钱没有。

即便肯赔,也是事儿多。

脖子哥问了一位开修车店的楠哥,他非常嫌弃统筹,因为统筹会恶意压价。

楠哥告诉我,保险一般都允许修车用原厂件,但统筹根本不可能用原厂,要么副厂件,要么要求你用修复过的零件——“这种以后是要出事的”。

而且统筹打钱很慢,在他店里,保险基本一个星期就会打款,而统筹最快半个月,慢的几个月都有。所以楠哥现在也坚决不修统筹的车了。

那问题来了,这么个哪哪都是坑的统筹,为啥还有这么多人去买呢?

这里头分两种,一种是像网约车司机这样,单纯图便宜的。

很多网约车平台是只要求交强险,不要求商业险。

但网约车毕竟风险确实大,很多司机也担心交强险不够赔,但营运险又买不起,就买了统筹。

另一种是很多人遇到的,被忽悠买了。

销售打着正规保险的名号,说自己是第三方渠道有优惠,然后先给你上正规的交强险,再把商业险偷偷换成统筹。统筹的单子还和保险保单长得贼像,一个不小心就容易中招。

怎么避坑?很简单。

凡是正规保险,一定会有“保险”、“保费”的描述。

保单抬头会说“XX保险单”,个人信息一栏写着“被保险人”,在具体类别里也一定会带上“保险”二字,比如“机动车损失保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

而统筹会把“保险”相关的描述,换成了“保障”“服务”之类的词语。主打一个硬蹭。

请各位车主打开自己的保单一一对照,如果发现上当,别刷手机了,赶紧去找销售!

OK,关于统筹的内容就聊这么多。

应该说统筹在商用车领域确实有它的必要性,所以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消失。但在咱们的私家车上,商业保险其实已经非常成熟,根本不需要统筹这个“李鬼”。

希望大家买保险时留个心眼,特别是那些异常便宜的,多瞅瞅,一定别买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