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自2025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两新”政策的号召,携手各部门及地方,优化设备更新支持机制,严格项目管理,推动关键领域设备升级。据悉,188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全部到位,助力约8400个项目,总投资超万亿元。特别国债作为重要政策工具,再次发挥其逆周期调控作用,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与重点领域发展。未来,国家发改委将持续推进项目建设,确保资金高效利用,深化“两新”政策实施成效。
202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两新”政策的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方优化设备更新支持范围,完善项目申报审核标准,严格做好项目筛选把关,推动重点领域实施设备更新。
据驾趣智库获悉,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将重点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住宅老旧电梯、电子信息、设施农业、粮油加工、安全生产、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各有关方面持续加强统筹协调,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严格项目和资金闭环管理,确保中央资金用到实处,更好发挥“两新”政策效能。
什么是超长期特别国债解读;
“国债”是国家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政府债券,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超长期”主要指期限为10年及以上的国债,相较中短期国债,“超长期”国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短期偿债压力,以时间换空间。
“特别”体现在国债用途上,主要是为服务特定政策、支持特定用途而发行。普通国债通常以市场化公开发行为主,投资主体范围较广,而特别国债主要采取定向发行的模式,投资者主要为国有商业银行。
特别国债是应对重大经济挑战、加强逆周期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1998年,我国首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旨在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2007年,我国发行特别国债,用于筹集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资本金。2020年,我国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以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2023年,财政部增发的作为特别国债管理的1万亿元国债,主要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zhuān)项(xiàng)用(yòng)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2025年,我国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