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深向科技,重卡造车新势力,于5月8日在合肥隆重发布星辰二代与星途两款电动重卡新品,凭借全自研三电系统实现产品力大幅提升,上市即获热烈反响,14天内大定订单突破1403辆。深向两款新车不仅革新了技术内核,更在智能化配置与轻量化设计方面展现出色竞争力,为新能源重卡市场带来全新活力。未来,深向将锚定全球化战略,致力于成为重卡行业的领军者。
驾趣智库 舒慕虞
深向两款新重卡首次搭载自研三电,产品力大幅增强,上市即热卖。
5月8日,DeepWay深向在合肥举办春季新品上市发布会,推出星辰二代与星途两款电动重卡新品。在上市前夕的14天内,深向收到两款新车的大定订单(已交付定金,不玩虚的)1403辆,这一数字相当于部分电动重卡车企半年的销量。
深向两款新车“新”在哪里?又“强”在何处?为何“上市即热卖”?
“新”与“强”体现在哪
深向两款新车的“新”与“强”,集中体现在其搭载的“全自研三电”上。
万钧
深向星辰二代
深向科技创始人兼CEO万钧表示,星辰二代作为焕“心”车型,彻底革新了车辆的核心技术。“我们换掉之前的‘心脏’,搭载深向全新自研三电系统,包括混元动力电池、十合一动力域控制器、集成碳化硅和机械取力器的四档电驱桥,成为行业首个真正实现真900伏高压平台的智能卡车。”该平台支持从1.2C到未来4C的高倍率充电,当前版本的1.2C充电效率下,20%至80%电量仅需30分钟,电耗较上一代产品优化10%-15%。
深向星途
如果说星辰二代实现了技术内核的革新,深向星途则是“焕心”与“焕新”的双重进化。万钧表示,与星辰的尖头造型不同,星途采用短轴距设计,配合高离地间隙,更适配“狭小、坑洼道路”等复杂路况下的运输需求。“星途同样搭载自研三电系统,并提供混元404、混元505及宁德时代513电池版本,年底将扩展至混元600度电池和宁德时代400度、600度版本。”
技术突破之外,智能化配置成为另一大亮点。深向天玑智能驾驶系统达到L2-Pro级辅助驾驶水平,将全系标配于星辰二代与星途平台。深向科技CTO田山表示,“天玑系统可降低78%综合事故率,减少30%-60%司机疲劳度,并通过人力成本与保费优化,单车每年可增收1.9万元。”而正在试验中的“雁行智能系统”(L4级编队运输方案),未来将大幅降低车队运营成本。
为何重金自研三电系统
当前,不少电动重卡企业走的是三电系统外部采购模式,但深向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重资投入自研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
对此,万钧直言:“作为一个重卡造车新势力,我们深知,三电是主机厂技术自主性和领先性的核心标志。我们发誓不做零部件的搬运工,坚持核心部件自研,无论这条路多难。”
深向混元电池
为何如此执着于三电自研?万钧给出了关键答案:“三电系统占整车成本的60%以上,只有将其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有效控制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他进一步解释,三电协同性直接影响电耗表现,而依赖外部供应商协调效率低、技术整合难度大,“自研三电能实现硬件与软件的高度适配,这是打造差异化产品的根基”。
技术突破带来的直接效益已在产品端显现。深向自研的“混元动力电池”彻底解决了冬季充电难的行业痛点。深向科技副总工程师王剑鹏博士介绍:“混(hùn)元(yuán)电(diàn)池(chí)采用(yòng)悬(xuán)浮电池保温技术,无需保温棉即可在零下30°C环境下将续航损失控制在10%以内。即使在极寒环境中静置10小时,电芯温度仍能保持在零度以上,无需加热即可实现0.5C充电能力。”这意味着车辆静置12小时后,从20%电量充至100%仅需48分钟,大幅提升运营效率。
轻量化则是另一大竞争优势。“三电系统占整车重量的40%-50%,通过自研优化,星途(tú)(搭(dā)载(zài)505度(dù)电(diàn))整(zhěng)车(chē)重(zhòng)量仅9.8吨,而行业同级产品普遍在11-14吨。”万钧算了一笔经济账:“按每公里运费0.3元、月均行驶1万公里计算,仅因减重多拉的1.2吨货量,每年可为司机增加4.3万元收入。这对个体车主而言,是实实在在的收益提升。”
此外,三电自研为智能化铺平了道路。“掌握核心软件控制权,才能开发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万钧强调,自研模式还显著提升了售后服务效率,“故障诊断和零部件供应周期缩短,客户运维成本降低30%以上”。
三步走战略锚定全球化
从单款车型打天下,到两款新车的登场,深向的未来之路将更为广阔。
“2024年前3月,深向已跻身新能源重卡行业前十,位列第九;在新能源牵引车细分领域,仅凭一款车便冲至第八;500度以上大电量车型销量排名第二。”万钧用数据印证了过往市场对深向的认可,而彼时深向仅有一款长头车型星辰一代。
在此基础上,万钧公布了清晰的“三步走”战略蓝图:第一阶段(2021-2024年)聚焦电动化,核心解决排放与成本问题。“当前电动重卡使用成本已比燃油车低40%,经济性优势明显”;第二阶段(2025-2027年)发力规模化与全球化,“只有通过全球产能布局,才能进一步压缩供应(yīng)链(liàn)与(yǔ)制(zhì)造(zào)成本”;第三阶段(2021-2030年)实现全面智能化,“未来的智能重卡将是自主运输的机器人,完成城际无人化货运”。
深向国际公司总经理林发财透露,成立于2025年2月的深向国际,仅用三个月便斩获870台海外订单。“我们的属地经销商均为当地商用车市场前五强。”他表示,出海战略将围绕“定产品、做服务、建体系、真运营”展开,既要巩固亚太、中东、非洲等传统市场,更要进军欧洲、北美高端市场。
万钧反复强调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性,并定下明确目标:“2028年海外销量占比超50%,2030年突破60%。”这一雄心源于对技术自信与市场趋势的判断:“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深向将携手国际伙伴,重塑重卡行业格局。”
结束语:
2024年,深向重卡全年销量突破3000台,终端交付量同比激增10倍,仅凭初代产品“星辰”便跻身行业前十。如今,搭载自研三电系统、全系标配L2智能驾驶的星辰二代与星途组成“双强矩阵”,产品力全面增强。
2025年,深向能否凭借技术沉淀与战略定力,实现年销过万的里程碑?拭目以待。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