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当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豪言“干翻BBA”时,外界曾视为科技圈的壮志豪言。然而,2024年的车市数据揭示了华为“汽车江湖”野心的真实力量。问界M9的热销与鸿蒙智行的市场领先地位,标志着华为已从蓝图迈向实践。通过全栈自研技术与生态思维,华为正重构汽车行业规则,对传统车企构成强劲挑战。其“智选车模式”构建起多元品牌矩阵,线下攻势更是精准打击BBA等传统豪车品牌。随着“技术+生态”飞轮效应的显现,一个覆盖全链条的汽车帝国正悄然崛起,华为正引领中国车市步入全新的战国时代。

鸿蒙智行剑指BBA,底气原来在这!

当余承东喊出“干翻BBA”的豪言时,外界或许以为这仅是科技圈的又一次“口嗨”。但2024年的车市数据却让所有人意识到:华为的“汽车江湖”野心,早已从PPT走进现实。问界M9单车型11个月大定破19万、鸿蒙智行连续大半年稳坐中国品牌成交均价榜首。这个不造车的“技术盟主”,正用生态思维重构行业规则。

如果说传统车企的竞争是“马力与机械”的较量,那么华为则直接掀翻了牌桌。其乾崑ADS系统已进化至L3级,但更令对手胆寒的是模块化架构:用户可通过OTA将ADS 3.0升级至4.0,硬件接口预留设计让技术迭代成本降低60%。对比特斯拉FSD在复杂场景处理上落后24个月的现实,华为的全栈自研闭环(芯片-算法-云平台)俨然成为车圈的新“六脉神剑”。

这种“技术碾压”甚至让英伟达、高通坐不住了。在芯片领域,华为昇腾芯片算力已与英伟达Orin X平分秋色,而座舱芯片对高通8155的降维打击,更让车机生态之战演变为“安卓VS鸿蒙”的操作系统级对决。正如部分业内人员的分析:“当特斯拉还在纠结纯视觉路线时,华为用激光雷达+云端训练的组合拳,重新定义了辅助驾驶的准入门槛。”

华为的野心绝不止于技术输出。通过“智选车模式”,其已构建起覆盖10万至150万价位的品牌矩阵:问界主攻中高端SUV,智界切分轿跑市场,享界冲击行政豪华,新亮相的尚界则以15万级中大型SUV直插年轻市场。而与江淮合作的各界老大尊界,则是锚定超高端,并且于本月上市交付。更耐人寻味的是其“暗线布局”:君界、天界等商标注册,预示着华为正将触角伸向更多传统阵营。

这种“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本质是华为对汽车产业链的“生态入侵”。以上汽尚界为例,华为不仅输入电子电气架构和智驾系统,更通过5000人专属团队深度介入生产管控,连工厂标准都按“鸿蒙智(zhì)行(xíng)最(zuì)严(yán)品(pǐn)控(kòng)”打造。而广汽与华为签署高端新能源品牌协议,则意味着传统车企的“灵魂论”正在瓦解。当陈虹时代落幕,新任掌门人更在意如何借华为技术实现“赛力斯式逆袭”。

不过,真正让BBA如坐针毡的,是华为更显“狠辣”的线下攻势。鸿蒙智行门店要求“必须接盘BBA原有店面”,甚至规定“重点城市只接受BBA经销商投名状”。中升集团等豪华车经销商集体“换标”,华奥、鹏龙等昔日BBA合作伙伴转投华为麾下,堪称对传统豪车的“精准打击”。这种“釜底抽薪”,让余承东那句“干翻BBA”,正通过渠道渗透变为现实。

编后语

2025年冲击150万辆,2026年剑指200万辆……鸿蒙智行的这种规划,这个和去年BBA的全球销量相当的数字,很难让人不怀疑其昭然若揭的“野心”。

当“技术+生态”的飞轮效应逐渐成型,当鸿蒙智行门店开始“四界合一”,当超充网络与华为手机用户池形成协同,一个覆盖“造车-卖车-用车”全链条的汽车帝国已隐约可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华为正在用科技公司的打法,改变着汽车产业的生存法则。或许正如行业调侃:“不上华为的船,就等着被浪潮淹没。”

江湖从来不是请客吃饭,华为的入局,让中国车市的“战国时代”比预期中来得更早、更猛烈。